提到罐頭,許多人因其長保質期和即食特性,便聯想到“防腐劑多”,甚至認為它不如新鮮食材健康,被貼上“垃圾食品”的標簽。但事實真的如此嗎?罐頭是如何保鮮的?
罐頭不含“防腐劑”
其實,罐頭被誤解了。罐頭的“保鮮秘訣”并非依賴防腐劑,而是依靠獨特的加工工藝和密封技術。
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—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》(GB2760—2024)已于2025年2月8日正式生效,其中明確規(guī)定:罐頭類食品中不得使用防腐劑。
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罐頭食品》(GB7098—2015)中規(guī)定:罐頭食品是以水果、蔬菜、食用菌、畜禽肉、水產動物等為原料,經加工處理、裝罐、密封、加熱殺菌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商業(yè)無菌的罐裝食品。(商業(yè)無菌是指,罐頭食品經過適度熱殺菌后,不含有致病性微生物,也不含有在通常溫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的狀態(tài)。)
罐裝密封后的半成品必須在2小時內進行殺菌,目前主流方法是熱力殺菌,通過調節(jié)時間和溫度,使熱殺菌的效果達到商業(yè)無菌的同時能最大程度保留食品本身營養(yǎng)成分,一般分為低溫殺菌和高溫殺菌兩種。
低溫殺菌溫度為80~100℃,又稱常壓殺菌,時間為10~30分鐘,適合于含酸量較高(pH在4.6以下)的水果罐頭和部分蔬菜罐頭。如黃桃罐頭、菠蘿罐頭、柑橘罐頭等,能使果肉保持完整,口感接近新鮮水果;還有酸黃瓜罐頭、番茄醬罐頭也需采用低溫殺菌。
高溫殺菌溫度為105~121℃,又稱高壓殺菌,時間為20~90分鐘,適合于含酸量較少(pH在4.6以上)和非酸性的肉類、水產品及大部分蔬菜罐頭,能讓食材質地變柔軟的同時,保留完整的膳食纖維。
隨著食品加工工藝的發(fā)展,現在還有氣調殺菌、微波殺菌等新技術,殺菌時間短、效果好,更有利于保留食物本身的顏色、風味和營養(yǎng)。
高溫殺菌后還需冷卻到40℃以下,這時容器內部會形成負壓,蓋子會密封得更嚴實。整個流程下來,罐頭內部沒有微生物存活,外面的微生物也進不去,所以不需要防腐劑。
罐頭也可以有營養(yǎng)
其實,同樣的保存時間內,在罐頭內保存的食品可能比新鮮食物在常溫保存下,更有助于保存部分營養(yǎng)素,減少部分營養(yǎng)素的流失。
蔬果類罐頭,比常溫存放更鎖鮮
新鮮蔬果在剛成熟未被采摘時營養(yǎng)價值最高,一旦被采摘下來并經過長時間的貯藏和運輸后,營養(yǎng)成分會逐漸流失。
而罐頭大多是選用新鮮的食物原料直接加工而成,加工過程中蔬果的鉀、鈣、鎂含量并不會因為滅菌處理而下降,膳食纖維也會被保留下來。在運輸和貯藏過程中,對熱敏感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雖然有損失,但維生素C損失往往不超過15%。此外,罐頭一般很少進一步加工,營養(yǎng)流失更少。
魚類罐頭
魚類罐頭的高溫殺菌過程雖然對維生素B族會造成損失,但對蛋白質和n-3系列不飽和脂肪酸不會有太大影響。目前,市面上的金槍魚罐頭大多是黃鰭金槍魚和鰹魚金槍魚。
新鮮金槍魚和金槍魚罐頭的營養(yǎng)對比
另外,魚罐頭也會保留較多的維生素D。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很少,但鯖魚是常見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較為豐富的,為16.1μg/100g,即便是鯖魚罐頭還含有7.3μg/100g,吃100g(約1掌心)就能滿足一般成年人維生素D需求量的73%。
罐頭這樣吃,更放心
1.看外觀
要想健康吃罐頭,首先在選購方面要選正規(guī)廠家生產的食品。除了看保質期外,也要看罐頭的外觀,避免選擇生銹、密封不嚴和漏氣的罐頭。
2.選擇低脂、低鈉、低糖
注意看罐頭的營養(yǎng)成分表,選擇相對低脂、低鈉、低糖的一款。根據《預包裝食品營養(yǎng)標簽通則》的要求:
低鹽:鈉含量≤120mg/100g(固體)或100mL(液體)。
低糖:碳水化合物(糖)≤5g/100g(固體)或100mL(液體)。
低脂:脂肪含量≤3g/100g(或1.5g/100mL)。
3.少喝湯汁
對于部分鹽、糖、脂肪含量高的罐頭,不要經常食用。
吃水果罐頭時要少喝湯汁,減少糖的攝入,避免血糖大幅波動。
4.開封后盡快食用
罐頭食品一旦開封,就不具備封閉隔菌的優(yōu)勢了,最好盡快食用,避免二次保存。
作者:薛慶鑫 注冊營養(yǎng)師
審核:張娜 北京大學公共衛(wèi)生學院 副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
責任編輯:張兆都